颗粒机制粒,怎样判断原料水分过高?
发布时间:2025/07/04
点击量:0
[压辊 新闻资讯]颗粒机制粒对原料有着严格的要求,一般来说原料在进机前水分在13%-18%左右,最佳水分在15%。
原料含水率过高,原料进入环模后易出现阻模和打滑现象,并堵塞模孔,致使颗粒生产不出来;而原料含水率过低,粘合性变差,原料就不容易挤压到一起,影响颗粒成型。
1、通过手感或者制粒过程中的情况来判断原料的含水量,如果原料摸上去有湿润、粗糙、凉凉的感觉,能捏成球状,张开手自然松散,则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。
2、原料在通过模孔时,潮湿的原料产生巨大压力,这会导致原料通过时的速度会非常慢,产量降低,影响了生产效率。
3、制粒时原料中的水分因高温形成了水雾,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就出现冒白烟,产生高温和堵模,造成设备停止工作不出料,这就说明原料含水量高。
4、用专业的水分测量仪插入原料,多个点测试得出结果。
5、含水量过高,制出的颗粒硬度比正常值要低,粉料不会太多,但容易松散有裂纹,达不到既光滑又紧密的理想状态。
宝壳提醒大家,不同原料的含水量要求可能有所不同。常规的水分范围只是参考数据,南方木材的含水率比北方的高,又或油性较大的原料,比如红木木屑,因其本身油脂含量较高,反而水分要求偏低一些。含水量较高的原料需要较大的环模压缩比,以便将其压制成理想的颗粒,但具体的压缩比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和测试得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