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质颗粒压不成形,建议细查7个原因
【环模 新闻资讯】生物质颗粒机可以将原木、木屑、刨花、玉米、小麦秸秆、稻草、建筑模板、木工边角料、果壳、果渣、棕铝以及污泥、木屑等原料,通过预处理和加工,将其固化挤压成形为高密度的生物质颗粒燃料。
部分用户在加工过程中遇到了颗粒松散或者压不成形的情况,第一时间就上火的认为是机器出了问题。对于生物质颗粒压不成形,首先我们需要检查机器各个部件是否正常,如果设备正常,宝壳建议细查以下7个原因:
浅析生物质颗粒压不成形的7个原因
1、原料成分
不同原料的特性不同,纤维构造也不同,这些因素对颗粒固化成形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。
松木等质地较为松软的木屑比较容易制粒,如果原料质地过硬或原料为面粉状的细粉,那么需要掺入刨花,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物料的混合比例也会影响到成形率。
2、原料水分
压制生物质颗粒,原料水分是很重要的指标。如果原料含水量过高,粉料不会太多,但是颗粒的硬度比正常值要低,制出的颗粒很容易松散。若原料含水量低,则出现难以挤压成形,造成粉料过多,这时应该适当控制原材料的含水量。比如松木、杉木、桉木,要求水分在15%左右。
含水量应以最终成形为结果,具体数值需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情况得出。控制好原料的水分,才能确保颗粒机的工作效果。
3、原料粒度
原料粒度长短也是影响制粒成形的重要因素。通常粉碎粒度为3-4mm左右,不能大于5mm。
粉碎粒度越小越容易成形,但是过小也不行,会出现含粉率过多的情况。如果粒度过大,将导致制粒设备无法正常有效运作,出现能耗大产量小,出粒不均匀且成品颗粒表面裂纹等问题,极大影响生产效益。
4、模具压缩比
压缩比=模孔直径/模孔的有效工作长度,对于直形孔的环模或平模来说,模孔的有效工作长度即为模具的总厚度。模具压缩比过大,原料通过模孔的阻力大,颗粒压出来太硬,产量也低;压缩比过小,颗粒压出来不成形。
一般情况下,厂家给用户提供模具的压缩比,是按照常用物料定制的。但由于各生产厂家采用的原料和制粒工艺不一样,所以模具压缩比的选用标准并不是固定的,具体合适的压缩比还要靠在生产过程中掌握颗粒的质量,摸索得出最佳值,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。
5、模辊间隙
模辊的工作间隙可通过压辊处的偏心机构在停机时进行调整,范围一般为0.2-0.5mm。
间隙过大,压力不够,无法挤压成形。间隙过小,则会造成模具及压辊过度磨损,严重时会导致模具破损,或造成颗粒机震动加剧。
6、模具磨损失效
生物质颗粒机模具磨损程度过大,导料口被磨平导致扩张严重,这样颗粒所受到的压力比正常值减少,严重影响了颗粒的成形率,同样也导致了粉料过多,这个时候应该更换模具。
7、动力不足
颗粒机机器出现老化,动力不足,电机不能提供正常的转速,导致没有足够的压力压成颗粒,这个时候就应该换电机了。
颗粒机制粒过程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控制过程,通过上述几点原因分析,生物质颗粒出现松散或压不成形,一些因素是设备厂家控制的,一些因素是生产者可以控制的,多次实验,定能让颗粒机发挥最大效益。